当代中国新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由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和交叉新闻学四大分支构成的比较完备的学科结构,其中,历史新闻学是根源,应用新闻学是基础,理论新闻学是灵魂,交叉新闻学是延伸。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标识概念是由四大分支领域的标识性概念构成的。本文主要从理论新闻学三大分支——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新闻关系论——出发,初步分析了当代中国新闻学标识概念的基本构成情况。论文提出,在新闻本体(新闻本身)论视野中,标识概念主要有“正面事实”“正面新闻”“整体真实”等;在新闻业态论视野中,标识概念主要有“党媒”“耳目喉舌”“党性”“人民性”“马新观”“新闻舆论”“正面宣传(报道)”“正确舆论”“舆论引导”“全媒体”“媒体融合”等;在新闻关系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关系的典型表现模式是“偏向型”模式——宣传偏向、政治偏向与社会偏向,标识概念主要有“人民中心”“新闻手段”等。尽管每一板块拥有各自的标识概念,但由于新闻理论本身是体系化的存在,因而三大板块的标识概念本质上也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新闻理论的标识概念体系。
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续聘)。
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2JJD860018)成果。
经过70多年的曲折演进,当代中国新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由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和交叉新闻学四大分支构成的比较完备的学科结构,这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宏观构成方式。我们可以大致说,历史新闻学是根源,应用新闻学是基础,理论新闻学是灵魂,交叉新闻学是延伸。每一分支特别是前三个分支积淀到当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概念体系。从宏观上说,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标识概念是由四大分支领域的标识性概念构成的。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标识概念的构成分析,就是关于这四大分支体系标识概念体系的分析。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任何一种新闻学的核心观念(理念)、关键思想和理想信念主要体现在其新闻理论之中。因此,这里,我们主要从当今理论新闻学分支出发,分析当代中国新闻学标识概念的构成(关于标识概念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我有多篇论文已经做过讨论,本文不再重复)。就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模式生态来看,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是板块结构模式。新闻理论界通常将新闻理论分为“三大板块”: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新闻业理论)和新闻关系论。尽管不同板块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与统一性,但每一板块都有自身的核心内容,因而自然拥有各自的概念体系和标识概念。由于无论从历史脉络来看,还是从当下新闻理论整体结构图景来看,都存在着不同模式的新闻理论体系建构方式,这意味着,不同的理论模式或不同的理论范式,可以从自身的体系结构方式出发,去考察、分析自身概念体系、标识概念体系的构成方式。这就是说,我这里从板块结构模式出发的标识概念构成分析,只是提供了一种初步的参照方式。
新闻本体论就是围绕“新闻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建构的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本体理论不只是关于“新闻本体”本身是什么的理论,而且是关于“新闻本身”系列基础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新闻本原论、本源论、新闻属性论、新闻认识论(真实论)、新闻传播论、新闻价值论等。新闻本体论是整个新闻理论大厦的根基,每一种类型的新闻学或新闻理论,都会建构自己的新闻本体论,必然会提出标识性概念或对共有的概念形式做出个性化的(标识性)解释。
“新闻”是所有类型新闻学的“第一概念”“元概念”,它对任何一种类型的新闻学都是标识性概念。更准确地说,任何一种类型的新闻学,在回答“新闻本体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都会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奠定自身新闻本体论的立场和性质,自然会延及影响一种新闻学、新闻理论在新闻认识论(真实论)、新闻传播论、新闻价值论上的基本态度与原则。甚至可以说,对新闻本体有什么样的回答,就会对新闻真实、新闻传播原则、新闻价值等是什么的问题做出什么样的回答。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将“(客观)事实”确立为新闻的本体(本原)、本源,进而在认识论视野中,将新闻界定为是对事实的反映和呈现。这意味着:在新闻真实论上,当代中国新闻学必然坚持事实真实论,即新闻真实就是事实的真实、事实性是新闻真实的根本特性、事实是新闻真实唯一的确证标准;在新闻传播论上,必然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公开、透明的原则,以正确反映呈现事实的面目(杨保军,2023a:104-134);在价值论上,必然把信息价值看作是新闻的本原价值,而新闻的其他价值不管对一定的主体多么重要,也只能看作是新闻的衍生、派生、延伸价值(杨保军,2020)。
在这些基本理论观念基础上,当代中国新闻理论进一步以当代中国新闻事实为核心根基,以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经验为主要参照,提出能够标识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特征的概念,这些概念才是当代中国新闻基础理论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概念才是将当代中国新闻认识论、新闻传播论、新闻真实论统一起来的基础性标识概念。这意味着,只有理解了这些标识概念的真实含义,才能在本体论基础上,也就是在根基上,理解中国新闻实践,理解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实质内容。
第一,在新闻本源论上,当代中国新闻本体论以“正面事实”为标识概念。当今,几乎所有类型的新闻理论,都会把事实作为新闻的来源,但把“事实世界”中什么样性质、类型的事实作为新闻事实或新闻报道关注的主要对象,却是有所不同甚至是很大不同的。这种差异性是一个客观表现或事实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但是,人们只有在这种实际的差异中,才能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实践、不同类型的新闻理论。理论需要做的首先是将差异化的客观事实概念化,将实际情况用比较准确合理的概念方式反映呈现出来。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在行动上把“正面事实”当作新闻报道关注的主要对象,因而,在新闻本源论上,“正面事实”才是当代中国新闻本源论真正的标识性概念。
第二,在新闻传播论上,当代中国新闻本体论以“正面新闻”为标识概念。与“正面事实”相对应,在新闻传播论上,“正面新闻”是当代中国新闻基础理论中的标识概念。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这是人人共知的基本事实。这实质就是说,新闻报道要把主要目标对象投放在“正面事实”上,而不能放在其他性质、类型的事实上。因而,社会大众看到的符号化的新闻图景、新闻世界,主要是正面意义上的符号图景、新闻世界。但有必要指出的是,“正面新闻为主”的观念,并不意味着不关注其他性质、类型的事实。事实上,就理论观念而言,当代中国新闻理论始终都在努力建构正面事实、正面新闻为主的“统一事实观念”及其相应的“统一新闻观念”(杨保军,2023b)。
第三,在新闻真实论上,当代中国新闻本体论以“整体真实”为标识概念。整体真实是相对部分或个别真实而言的。在当代中国新闻真实论中,整体真实是指能j9九游会网址,够反映呈现社会整体变化情况的真实。如果新闻传播能够把社会变化的主导性面貌反映呈现出来,那就是达到了整体真实。一定社会一定时期的整体真实面貌,显然仅仅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做不到的,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关注的不只是新闻事实世界,而是整体的社会事实世界,这也正是中国新闻的典型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的新闻工作,并不是纯粹的新闻工作,而是新闻宣传工作、新闻舆论工作。
整体真实与正面事实、正面新闻是一致的,是内在统一的一组标识性概念,它们一起构成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本体论”的标识概念家族。从客观上看,“正面事实”是当代中国事实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事实,这也是新闻报道能够以正面新闻为主的客观基础,也是“正面新闻”作为标识概念成立的客观根据。“整体真实”主要是指“正面新闻”为主的真实,或者说正面新闻的真实,就是整体真实,就是全面的真实,更准确地说,就是以正面真实为主的整体真实或全面真实。
可以看出,新闻价值论的“价值取向”,已经灌注在新闻本源论、新闻传播论、新闻真实论之中了,即新闻价值取向已经通过“正面”“整体”“全面”这样一些限定得到体现。实际上,新闻本体论中的所有标识概念,都会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的实践运行中,也就是落实在现实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因而,这些本体论标识概念的含义与意义自然会延伸渗透到新闻业或新闻舆论工作的标识概念中,它们是内在一致的。对此,通过下面对当代中国“新闻业态论”视野中标识概念的构成分析就会看得更加清楚。
新闻业态论,就是关于新闻业的理论,它是围绕“新闻业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建构的理论。当代中国新闻业态论,关注的核心对象自然是当代中国新闻业,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具体一点说,新闻业态论,就是把新闻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系统或社会分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以新闻业为对象,探求新闻业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及规律,分析新闻业的性质特征与功能作用,考察新闻业的管理与控制,揭示新闻业的运行机制与规律等。新闻业态论的标识概念理应是根源于这些主要研究内容的概念。
尽管在数字新闻、智能新闻环境中新闻生态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传统新闻业时代相比,“后新闻业时代”的新闻业在新闻生产传播领域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其他多元主体(社会化平台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可否认的基本客观事实是:构成新闻行业的新闻媒体,在一定社会整体的、常态的新闻生产传播中,依然占据核心地位;一定社会整体的、常态的动态新闻图景的主要塑造者、呈现者依然是专业化的新闻媒体。这意味着,对一个国家、一定社会来说,拥有什么性质的新闻业、用什么样的新闻观指导新闻业、坚持什么样的新闻生产传播原则、追求什么样的新闻生产传播目标等,对一个国家、社会能够拥有什么样的新闻世界、新闻图景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因而,在理论上如何概念化一个国家、一定社会的典型性新闻实践方式、典型性新闻实践观念,建构其标识性的概念体系,可以说在整体的新闻学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中国新闻业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事业的一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就历史与现实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不同于西方式以自由主义为标识的现代新闻业。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是以“党媒体系”为主体的新闻业,9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中国领导的新闻业,是党、政府和人民共同拥有的新闻业,构成新闻业实体机构的新闻媒体始终被看作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中国,我们可以借用一个说法,“党无处不在,媒体无处不在”(德布雷,2022:237)。这样的根本事实,决定了“党媒”“耳目喉舌”是当代中国新闻媒体最具标识性的概念,与此相应,“党性”“人民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则是最能标识当代中国新闻事业性质或属性的标识性概念。因此,在当代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的“新闻业态论”中,最具标识性的概念是:党媒(党报)、耳目喉舌、党性、人民性,它们是整个“新闻业态论”概念体系中的中心概念。没有这些概念,人们将无法描述当代中国新闻业。
当代中国新闻业是以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观念、指导思想的新闻业,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什么新闻观指导的新闻业。因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简称“马新观”)必然是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理论的标识概念。以“马新观”为核心建构的马新观概念体系自然也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体系,就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概念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新闻现象、新闻活动为主要对象形成j9九游会网址,的观念体系。这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观念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本体观、新闻事业观、新闻关系观,或者更为具体的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对狭义“新闻”的观念)、新闻传播观、新闻真实观、新闻价值观、新闻规律观,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事业观、新闻职业观、新闻媒介观、新闻技术观、新闻自由观、新闻法治观、新闻伦理道德观等。事实上,如何从理论上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题。要将这样丰富而庞大的观念体系建构起来,当然需要相应的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概念体系。
当代中国新闻事业是以“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新闻事业,是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新闻舆论工作j9九游会网址,,这些典型的观念、典型的实践方式,从根源上决定了“新闻舆论”“正面宣传(报道)”“正确舆论”“舆论引导”等概念必然是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理论的标识概念。就像没有“党媒、耳目喉舌、党性、人民性”“马新观”这些概念,我们无法反映描述当代中国新闻业的性质、无法准确反映描述当代中国新闻业的指导观念一样,若是没有了“新闻舆论、正面宣传(报道)、正确舆论、舆论引导”这些标识性概念,我们也无法准确反映和描述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及主要工作方式。
面对新的媒介环境、新闻生态,当代中国新闻业已经把“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为整个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如此新的历史进程中,“媒体融合”“全媒体”逐步成为新闻业态论中的一些最新标识概念。
上述考察分析表明,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党媒”“党性”“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简称“马新观”)“新闻舆论(工作)”“正面宣传(报道)”“正确舆论”“舆论引导”“全媒体”“媒体融合”等一系列概念,构成了当代中国新闻业态论的标识概念。这些标识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筑起标识概念框架。而在这些标识概念衍生、派生、延伸概念的基础上,则可以建构起当代中国新闻业态论的标识概念体系。
新闻关系论,就是围绕“新闻关系是什么”而建构的理论。新闻关系论关注的主要对象,不是新闻之间或新闻活动系统内部的关系,而是整个新闻领域(主要指新闻业、新闻媒体、新闻媒介、新闻传播、新闻)与其外部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新闻关系论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揭示新闻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实质关系。在区分的意义上,新闻关系论可以分为互有联系的两大方面:一是新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二是新闻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当然,这主要是一种逻辑性的区分,要在客观上将两大方面区分开是很困难的。
在西方专业新闻主义理论中,在新闻与政治、新闻与社会、新闻与公众之间,理论上有两个典型命题:“没有新闻,就没有民主”“为公共利益服务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样的命题是由“新闻自由、民主、公共性、社会公器、第四权力、社会责任、公共利益、公众利益”等标识性概念来建构的。实事求是地说,与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相比,在新闻关系论研究中,当代中国新闻理论还缺乏标识性概念,还没有形成可以直接标识我们在新闻关系问题上的概念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闻关系”领域,中国新闻缺少标识性的观念和标识性的做法。事实上,在实践观念与实践行动上当代中国新闻都有自身标识性的表现。
在新闻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上,就客观事实来看,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具有典型的“偏向型”特点,我们试着可以用这样几个概念去描述和定性:(1)在与新闻联系最为紧密的几个领域,即新闻与宣传、新闻与舆论的关系中,是一种典型的“宣传偏向”(偏向宣传)性存在;(2)在新闻与社会基础、上层建筑的根本关系中,即新闻与政治、经济等主要关系中,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偏向”(偏向政治)性存在;(3)在新闻与社会、文化关系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偏向”(偏向社会)性存在。因而,我们在学术上可以用“宣传偏向”“政治偏向”“社会偏向”这三个概念作为标识概念,来反映、描述或定性、呈现当代中国新闻与社会整体的关系特征。这几个概念是否合理、准确,当然还需要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就现有学术界常用的概念来说,“人民中心”和“新闻手段”可能是标识当代中国新闻关系比较好的概念,是学术界共识度、接受度比较高的概念。人们知道,在中国新闻领域,标识性最高的观念是:新闻(新闻业、新闻舆论工作)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将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观念,它的实质就是新闻要成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手段,新闻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手段,这是新闻与社会整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对这样的观念,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对此,我们只要浏览一下任何一本在当前中国新闻教育领域有影响的新闻理论教程的相关内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标识性的做法或实践就是:把新闻领域看作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把新闻媒体看作是思想中心、舆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把新闻当作信息工具、舆论工具,把新闻当作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工作的重要手段。新闻宣传、新闻舆论曾经是革命的手段、阶级斗争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手段,而当今已经成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治国理政的手段。
如果我们能够认定“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新闻关系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标识性的实践观念和实践做法,那我们就可以提出或创制相关概念来反映和呈现它们。我认为,“人民中心”和“新闻手段”是比较恰当而准确的标识概念。
“人民中心”是当代中国新闻的总体价值原则或价值理念(杨保军,王敏,2018)。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是人民的社会主义,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人。“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脱离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1990:190)媒体“应该是人民的公共财产、公共武器、公共汽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童兵,林涵,2001:303)新闻报道、新闻宣传的内容、形式好坏,应该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喜闻乐见为基本标准。“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习,2014:10-11)“人民中心”是最直接也是最恰切的能够反映呈现这一原则或理念的语词形式或概念形式。
“新闻手段”是当代中国新闻在处理新闻与社会整体关系中新闻所处的地位与性质,即新闻是手段性存在,是为社会主义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的工具和方式。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指新闻业要以自身特有的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实体功能和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功能,特别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的基本功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积极推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童兵,2000:132)。为人民服务,就是指新闻传播业要以自身特有的手段,全面发挥自身的功能,坚持人民中心立场,反映人民的生活,满足人民的需求,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依靠人民的力量,永远把人民的共同利益置于崇高的地位。
在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新闻手段”是实现“人民中心”的手段,这两个标识概念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j9九游会网址,。人民中心概念标识的是处理新闻与社会整体发展关系的目标,新闻手段概念标识的是处理新闻与社会整体发展关系时新闻的功能地位。
上面,我们从新闻本体论、业态论、关系论三个板块或三大视野中,对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标识概念构成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必须说明的是,我们这里关于当代中国新闻本体论、业态论、关系论标识概念的选择、认定与确立,仅是一家之言,属于探索性的思考,还谈不上系统性的建构。到底哪些概念可以标识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典型特色,到底哪些概念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和呈现当代中国新闻或更长历史时段中国新闻特别是中国的新闻实践(新闻宣传、新闻舆论)经验,到底哪些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反映和呈现当代中国新闻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或典型性新闻实践观念,一言以蔽之,到底哪些概念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中的标识概念,从总体上看,还是刚刚开始探索的重大课题,要想取得体系化或系统化的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们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新闻理论标识概念的选择、认定和确立,主要依据的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说,这些标识性概念实际上主要是从以往形成的概念中选择的,我们更多的是进一步论证了这些概念为什么可以成为标识性的概念,但我们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标识性概念。因而,这些标识性概念能否较好标识当今中国新闻实践的典型特征,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进一步赋予这些标识性概念以新的含义和意义,建构起新的标识概念体系,还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新兴媒介环境中、新的新闻生态中,需要什么样的概念形式标识当前中国新闻的特色性表现,或者,我们能够提出、创制什么样的标识性观念、标识性概念,以引领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发展,对新闻学术界来说,还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进一步说,针对人类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最新变革,当代中国新闻学若是希望能够为世界新闻学的发展贡献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智慧,那就必须提出创制新的标识性概念。
当代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主要是由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与新闻关系论三大板块有机构成的统一体。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板块都拥有自身的标识概念体系,而整体理论体系的标识概念体系是由三大板块的标识概念体系有机构成的。如何理解并理顺三大板块标识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描述和呈现出统一的标识概念体系图景,便成为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新闻理论概念体系特别是标识概念体系研究的重要任务,当然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里,我们试着说明不同板块标识概念之间的关系。需要预先说明的是,这里着重的是方法论,而不是具体关系内容的分析和阐释。
首先,显而易见的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点是,由于我们在上面已经将整体的新闻理论体系分为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和新闻关系论三大板块,因而在概念论视野中,等于把整体的新闻概念体系包括标识概念体系分成了相应的相对独立的三大板块。
在一般意义上说,由于每一板块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不一样的,自然需要有与回答核心问题相适应的概念及概念体系,这样才能建构起侧重不同的新闻理论板块。对于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来说,在回答各个板块的核心问题时,有自己坚守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自己关注的主要对象(中国新闻实践和中国新闻经验教训),有自己的学术传统和基本立场,有自己对其他新闻理论研究成果、其他学科成果的借鉴吸纳方式,因而,一定会形成拥有自身特点的概念和概念体系,这样的概念其实就是标识中国新闻理论特色的概念,它们都会落实在每一板块概念体系的具体建构中。也就是说,对于当代中国新闻理论而言,三大板块同样“应该”拥有自身的标识概念和标识概念体系。
我们之所以强调“应该”,那是因为就现实来看,通过前文的考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哪个板块,当代中国新闻理论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标识概念、标识概念体系可资我们直接引用。能够标识当代中国新闻理论各个板块的概念到底有哪些,各个板块的标识概念体系到底应该如何建构,对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来说还主要是问题,而不是答案。我们前出的考察分析,对标识概念的选择认定,还是相当初步的工作。
其次,就三大板块标识概念之间的实质关系而言,我们认为,新闻业态论的标识概念是整个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标识概念的核心部分。上一点已说,三大板块各有自身的标识概念甚至是标识概念体系,那么,这些不同板块之间的标识概念、标识概念体系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事关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统一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关键问题,我们试着做出探索性的回答。
从理论逻辑上看,好像新闻本体论标识概念应该是整个新闻理论概念体系的中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建构理论体系的逻辑,与以什么方式表述理论体系的逻辑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这正像认识的过程与对认识的结果表述逻辑往往恰好相反一样。在概念、观念、思想、理论形成过程中,从根本上说,是实践决定理论,而不是相反。这一根本逻辑意味着,是新闻实践决定着人们对新闻是什么的根本理解,而不是对新闻的理解决定人们的新闻实践行为。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对待新闻,就会在理论上如何阐释新闻。当然,我们绝不会否认,对新闻的理论认识,对新闻应该是什么的理论认识,会反过头来调整人们的新闻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是一个永远的互动过程,但这并不能否定实践对于理论的根源性。
在现实中,正像新闻业是整个新闻生产传播体系中的中心部分一样,新闻业态论才是整体新闻理论体系中的灵魂部分。与传统新闻业时代相比,新兴媒介环境(主要指数字新闻环境、智能新闻环境,背后的根本动力是数字技术)中的新闻业尽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就当前中国新闻领域的实际来看,作为行业运行的新闻业,作为专业媒体的新闻机构,它们不仅接受新兴媒介环境的洗礼,而且也在塑造建设新的时代化行业形象、媒体形象,仍然是整个新闻领域的主导性力量,其他各种类型的非专业的、非职业的新闻生产传播主体,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新闻业在整个新闻活动领域的中心地位。人们看到,在中国,是以党媒体系为主体的新闻业而不是其他什么新闻主体左右着社会的整体新闻图景。因而,坚持什么样的新闻本体论、新闻关系论,在现实社会中,更根本的要看坚持什么样的新闻业态论。以党媒体系新闻生产传播为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实践,是以新闻宣传工作、新闻舆论工作为核心的实践,是把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服务)作为宗旨的实践,是把营造健康舆论环境、实现正确舆论引导当作主要工作目标的实践,是把坚持正面宣传(报道)为主、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相统一作为主要工作方式的实践,是把“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为新闻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所有这些新闻实践特点,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必然会把“正面新闻”当作新闻应有的核心,会把“新闻手段”当作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出发去建构新闻本体论、新闻关系论概念体系,建构新闻本体论、新闻关系论的理论体系。在我看来,只有理解了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与新闻关系论的如此关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新闻理论的实质,也才能真正理解三大板块概念体系、标识概念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
其三,应该说,通过不同的途径、思路或方法,我们可以对新闻理论的概念体系构成做出不同的描述,每一种途径或方法都有各自的长处。树形结构方式可以明确看到概念体系内部的“生长”关系,也就是可以清晰看到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贯关系;网状结构方式把每个概念置放在概念网络的“纽结”上,既让人们对不同概念之间的中心边缘关系看得更加清楚,也能使人们看清不同概念之间复杂的多维结构关系;而从新闻理论结构模式出发的概念体系考察,则使人能够看到不同理论模式概念体系结构的特征,同时也使人们对概念体系的结构看得更加细致。其实,不同的概念体系构成分析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状结构方式不过是树形结构方式的平面化转换,板块结构方式只是对树形结构方式、网状结构方式的微观化拆分,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式,一旦每一板块的概念体系建构起来,也就有了建构整体树形或网状结构的基础。
对于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概念体系建构来说,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但真正高度自觉地将其作为战略任务,还是近些年的事情。我们看到,从一般意义上要求知识生产、创造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到提出加快建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再到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2022),这显然是一个不断提升、强化知识生产、知识体系建构自觉性的历史过程。如此宏观战略上的自觉性,也落实在了各个学科领域自主知识生产、知识体系建构的进程中。实际上,各个学科领域,包括新闻学在内,都在全面自觉地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步伐。从概念论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只有建构起体系化的标识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整体性的概念体系,才能真正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在概念体系与理论体系之间,并不是说先把概念体系建构起来,然后才能建构理论体系,实际上,在标识概念与理论建构之间,是一个共时互动的过程。标识概念创制的过程,就是新闻理论创造的过程,新闻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体系、标识概念体系建构的过程。
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有自主的概念体系作保证。任何独特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知识体系,本质上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概念体系。对于一种知识体系特别是一种庞大的知识体系来说,其标识概念不可能是个别的或很少的几个概念,很可能是一个具有内在关系的特殊的概念体系或概念系统。
本文从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本身的构成角度初步考察了标识概念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关系问题,但这对探讨标识概念的系统构成问题还远远不够。要想比较全面把握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标识概念的构成,我们至少还需要从历史的宏观变迁维度,以及单一标识概念体系的微观维度考察标识概念的具体构成,这样才能形成关于标识概念更为真实的把握。这不仅需要概念的历史考察,也需要针对一个个具体标识概念的专题研究,这显然是本文难以完成的,我们只能通过后续相关文章展开探索论述了。
显然,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标识概念构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只是做了初步的分析,其更大的作用不是提供了答案,而是给同行们提出了问题或任务。我们看到,尽管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不少,营造出来的声势也很大,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宏大叙事上,指点江山、出主意的说辞多,真正扎实的研究成果还很稀少。真心希望那些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人自己先沉下心来,做点实实在在的研究,不要总是高谈阔论、坐而论道,而概念研究、问题研究就是着手之处。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新闻界》,国内邮发代号:82-849,欢迎您订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官方MVP!36岁迪马利亚天神下凡:欧冠4分钟2助 导演3-2逆转绝杀
特朗普提名人选遭炸弹威胁,FBI火速介入调查!马斯克将前往国会山,他会带来哪些重大改革想法?
144小时免签后,老外旅游up主掌握新流量密码:“中国好玩好吃好景色,真香了...”
前实习生遭字节跳动起诉,线万块GPU数据中心 马斯克为打败OpenAI竭尽全力
苹果16年前专利揭示Vision Pro头显雏形 其设计预示最终产品形态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好玩又好用!华为nova 13系列成为年轻人首选“最具性价比5G手机”!